中国陶瓷艺术名人涂金旺老师
(中国广电艺术网讯)梅者,凌霜雪而开,先天下而春,自古以来,多少文人墨客为之折服。她坚韧,所以“已是悬崖百丈冰,犹有花枝俏”;她孤独,所以“凌寒独自开”;她柔美,所以“众芳摇落独喧妍,占尽风情向小园”。
文人志士爱梅的表现方式不一样,或者是被梅高洁坚强的品质折服,或者是自己如梅的性格使然。涂金旺老师就是其中一个,他醉心于研究国画梅花,并结合瓷都德化的传统陶瓷艺术,将梅花的神韵融入陶瓷创作。
涂金旺从小酷爱绘画,“现在老家房子的墙上,全都是我小时候的涂鸦,那时候不懂什么时候画画,只是觉得画得挺有意思的。”直到高中才明白美术的含义,可是由于家境的原因,并不能选择自己所爱,他决然选择去打工,也许是一腔热血,也许是坚韧的性格,让他没有在生活中屈服,高考前十三天,涂金旺老师独自到了南平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报名,“考试完回来,身上只剩下5毛钱。”
涂金旺老师天赋异禀,又勤奋刻苦,大学两年,当时的导师是陈铎教授(福建武夷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、艺术学院院长、教授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),对学生的要求非常的严格,也就是大学期间,涂金旺的绘画技艺突飞猛进。
从2010年开始涂金旺老师致力于研究出釉下彩梅花的画法,2011年一次创作中,他无意中发现梅花“凹凸”画法,涂金旺老师非常欣喜,可是当中的种种困难却非常人能理解,颜料如何选择,色釉怎样调配,颜料厚薄的应用,不仅如此,还要讲究色料与釉水的结合,颜料的粗细、软硬程度有一点搭配不协调都响了整个作品的烧成率,所有努力都成为幻影。涂金旺老师自己也忘记了是怎样的意念让这样苦苦坚持,最终找到釉水与色料最佳搭配点,让“凹凸”梅花在洁白莹润的白瓷上傲然绽放。
可是画法成功了,烧制却成了一大问题,他回忆梅花“凹凸”画法所遇到的挫折时,不禁感慨:“每次都花好几天的时间去画,窑门打开的那一瞬间,心都提到嗓子眼上,期盼着奇迹的发生,恨不得直接捧出高温窑内自己的心血。然而事与愿违,一次次都有新的问题出现,裂纹、气泡、变色、不可否认,心的支离破碎比陶瓷裂纹还多。但是,这没有影响自己的决心。”六年也许对很多创作的人来说太漫长了,但是涂金旺老师却不以为然,生活就是磨砺,现在的社会太喧哗了,在喧哗中能坚持本心,找到自己心中的艺术并持之以恒,才是真正的成功。
“梅花香自苦寒来”,没有人能随便成功,经过上百次试验,终于克服了胎体色料、釉水不相容、色料易起泡、脱落的种种的困难,研究出晶莹剔透,光亮照人的釉下“凹凸”梅花,使釉下彩梅花产生极具凸出感(凸出厚度达到一毫米)。打破釉下彩“宁平不凸,宁薄不厚”的传统画法,填补了釉下彩的技法的空白。
涂金旺老师六年如一日,他的艺术理念和不惧风雪、坚贞不屈、坚韧不拔、顽强不屈的傲骨梅花融为一体。他的作品其作品多次荣获各种奖项:
2012年3月,梅花作品《傲骨》获得的第六届“争艳杯”工艺品金奖;
2013年4月,《梦回江南组画》获得第六届海峡“争艳杯”工艺品金奖;
2015年3月,《神威图》获得北京第三十一届国际礼品及工艺品博览会金奖,《达摩一苇过江》获得银奖;
2015年4月,梅花作品《郁香催香》获得“深圳.金凤凰”工艺品创新设计作品评选优秀奖;
2015年8月,《盛世寒梅》被中国航空博物馆收藏,《铁骨冰魂》被北京和苑博物馆收藏,《傲骨寒梅》被北京明十三陵博物馆收藏;
2015年11月参加泉州市陶瓷行业彩绘比赛获得第二名,同时被授予泉州市技术能手;
2016年作品《傲雪寒梅》在2016中国际(北京)a陶瓷艺术名家精品展,被评为为金奖;
荣获2016“深圳金凤凰”工艺品创新设计铜奖。(记者林文彬/文稿陈碧清/摄影内火门)
部分证书: